学术活动 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应对气候变化 服务防灾减灾

发布时间:2014-10-29 15:20:00

    人类行为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未来将可能发生更高频率的自然灾害。应对气侯变化,服务防灾减灾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支持。10月23日下午,在联合国第三次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第三单元,来自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处、世界银行、MDA地理信息服务公司以及澳大利亚、日本、牙买加、乌干达、印度尼西亚、加勒比海6个国家和地区的测绘地理信息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围绕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这一主题进行讨论。他们表达了这样一个共识: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防灾减灾方面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必须加强数据获取能力、加强合作与共享,让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带来的影响。
    澳大利亚地学署环境地球科学司司长斯图尔特·明钦  若要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和减灾,地理信息十分重要,UN-GGIM的任务就是支持减灾、防灾。未来极端天气的发生会越来越多,对很多国家来讲,气候变化会造成粮食安全的问题,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要用有限的土地、有限的水资源来养活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口,所以怎样让未来的城市规划更合理,地理信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够使用地理信息来更好地了解灾害、更好地做出应对和准备,特别是对未来做好准备,管理好现在,未来一定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应对灾害。
    MDA地理信息服务公司地理信息业务部副总经理大卫·贝尔顿  MDA公司已与联合国签订十年协议。十年间,公司为联合国各个机构提供了大量卫星影像数据及相关服务。地理信息实际上对于监测和减少气候变化和灾害带来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粮食安全、水资源管理、人居点选址都离不开地理信息。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但地理信息数据提供者既要放眼于全球,又要关注局部气候变化问题,提供及时的地理信息,使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应急准备、防灾减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地理信息应该更加廉价,让更多的人用得起。注重多方合作,免得在灾害发生时才去沟通,浪费宝贵的救灾时间。
    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理事会信息通信和减灾司空间技术应用处处长王克然  ESCAP有62个成员国,约20个国家属于内陆型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2013、2014年亚太区是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个区域,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灾害的发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备灾、抗灾和灾后重建的能力。现在,很多政府对运用地理信息进行防灾减灾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2013年,联合国成员国作出一个决议,把空间技术和GIS用做减少灾害风险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亚太地区在空间技术和GIS应用方面属于应用不足的区域。ESCAP希望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和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和减灾。我们地理门户网站已在6个国家进行试点,分享各国的经验,我们把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加进来,促进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服务于减灾和可持续发展。
    日本国家地理信息局高级执行官宇根宽  我想进一步强调一下地理信息在减少灾难风险中的作用。减灾对日本这样一个多地震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灾难带来的损失在过去10年中有大幅度的增长。在减灾的各个阶段,地理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已经制订了灾害防治措施基本法案,法案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我相信地理信息界已经达成这样的共识,地理信息可以在灾难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何让负责减灾工作的人认识到地理信息的重要作用,现在有一个重要机遇。世界第三次减灾会议将于明年3月份在日本仙台举行。3天前,会议筹备委员会的联合主席公布2015减灾框架草案。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们没有提到地理信息。因此,我建议本届论坛代表把地理信息的重要意义提供给救灾和减灾部门,让这些部门通过该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向大会传达地理信息的重要意义。
    牙买加水利、国土、环境与气候变化部国家空间数据管理司司长罗翰·理查兹  在过去几年中,牙买加经历了若干个自然灾害,损失不再是数百万美元,而是数十亿美元,随着时间的推移灾害会越来越严重。牙买加主要的灾害是飓风,飓风只给我们一周的准备时间。我们从1988年开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分析,为决策提供参考。为丰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来源,我们与国内私企合作,并建立了志愿者信息网络。
    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地理信息和环境科学系教授舒艾卜·劳沙  我们经历的灾害包括干旱、洪水流、泥石流等。目前,已经成立了应对灾害的团队,并已开展若干项目来分析洪水方面的风险。但目前缺乏高清晰度卫星图像、水文、城市、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数据。乌干达荒漠化情况非常严重,这方面的数据质量也是比较差的。我们迫切需要这些数据,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基础设施工程系主任阿巴斯·拉贾比福德  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运用地理信息能够增强应灾和防灾能力。在数据获取方面,不仅需要从权威机构获取数据,还需要与社区沟通,让社区人员作为整个系统地面的传感器帮助收集信息。通过群体的力量形成数据应该予以重视,因为在应急情况下,有很多人可以成为信息收集点。针对大众采集的信息要有一套体系和标准,先进行过滤,然后做分析之后提供比较有针对性、比较准确的信息用于决策。
    印度尼西亚国家地理信息局前局长阿什布·卡斯迪  印度尼西亚是岛屿国家,雨季有很多的洪灾,旱季有很多火灾和干旱,并且经常受到地震、火灾、山体滑坡、海啸等侵袭。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预测灾难、处理灾害和灾后重建的能力不断增强。印尼从2011年开始进行变革,新机构叫做地理信息空间信息局,增加了“信息”这个词,因为我们的地图不再是平面的了,而是3D甚至4D的。前首相曾说“我们必须要只出台一张地图”。现在,我们有一张图政策,即一套数据库、一套地图、一套标准、一套参照系。
    世界银行地理空间信息专家 马克·艾利夫  在坦桑尼亚的一个社区,我们和25个学生、当地25个居民合作,将社区厕所、土地利用、小商店、居民房都做出了标识,所有数据可以在网上自由获取。社区图可以免费提供给当地政府和国际机构。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和当地社区的居民进行互动,如果光是由学生来出台最终的数据,肯定是没有权威性的。一旦有了数据,我们可以创建不同的地图产品,并对其进行分析。这些需要不同领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支持,包括国家和州一级制图部门、专家以及地方和区域政府和居民的支持。目前,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怎么使得政府对于我们提供的数据响应性更高。有了高精准数据,怎么能让政府更好地用于他们的决策。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处北京办公室主任史瑞士·雷文  作为联合国的一个机构,我们在越南、斯里兰卡、缅甸,印度、印尼、马尔代夫、拉脱维亚等地,为其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另外我们还去过苏丹、喀麦隆、所罗门岛、斐济、汤加等。在联合国会议上,我们把这些国家的代表带到北京,和他们分享防灾减灾的手段和方法。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要与各国灾难应急管理人员交流,让他们认识到没有地理信息数据,不可能做出有效决策。
    圭亚那大学教授雅各布·奥帕蒂依  在加勒比地区,有所有大家想到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地震,飓风每年都发生。我们所处地区非常脆弱,有几个岛没有地下水,气候变化加剧了我们的脆弱性。在过去两年,我们开发了一个平台,运用该平台,能够分析加勒比地区每个岛的风险情况,从而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目前,我们需要实时数据、加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也希望和墨西哥政府合作,提高加勒比防灾减灾抗灾的水平。

上一篇: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地调局专家访问地质所 开展三维地质调
下一篇:测绘院承办“第四届环境健康遥感诊断国际学术研讨会”

版权所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京ICP备12022220号-1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邮编:100081